您的当前位置:

首页 >> 专题专栏 >> 地名文化专栏


地名故事:洛南

[ 来源: | 作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22-08-09 | 浏览:6818次 ]

造字元扈山


洛南县眉底乡洛河南边,有一山,两峰耸立,形如笔架,人称双架山。又名元扈山亦称玄扈山。其山西面断岩,如刀劈,上面满象形文字,下临黑潭。据传,仓颉曾造字于此,因而《河图玉版》云:“仓颉为帝,南巡狩,登阳虚之山,临于玄扈洛汭之水,灵龟负书,丹甲青文以授帝。”

传说仓原姓候冈,陕西白水人。由于他从小聪明过人,博闻强记,且有德行,被轩辕黄帝看中,就封他做了朝中的史官。那时候,人类初始,九州未分,没有文字人们只能用结绳记事的方法,来记录过往之事。但此方法,极不科学,经不起时间的年深日久,便容易混是非,扰乱视听。作为整理天下大事的史官仓颉说,深感人类没有文字的艰难,因面便立志创造出文字,为苍生造福。

一次,仓颉受轩黄帝委托,巡视天下,来到洛南,他沿洛河而下,来到阳虚山时,有一千年得道灵龟,周身通红,甲背皆赤,龟板上刻满文字从洛河中踏波而出,献于仓颉,仓颉跑面受之。然后,他便来到阳虚山上,居于石室之中,根据洛水中龟文,天上星曲变化的图案,阳虚山上飞禽走兽的足迹,祥细地研究了他们的经文脉络,经过一年四季的苦思冥想,终于造出了“戌、已、甲、乙、居、首、共、友、所、止、列”等二十八个中华民古老的象形文字。字成之日,传说吓得蛟龙,猛虎归山,狼哭鬼嚎,河水泛滥,就连上天也震惊颤抖不已,顿时,金银谷像降雨一般从天上落了下来,以为仓颉把天地间的秘密泄露给了人类,百兽万物再也不能和人类为敌了。后人为感激仓颉为中华民造字的丰功伟绩,先后在阳虚山顶和县城东南角,为仓颉建造了“仓圣祠”,四时祭祀,香火不断。因兵燹变革,这两座庙宇,除县城那座改建为县轻工供销公司外,其余的皆已不存。

传说仓颉把字造成后,就把这二十八个字亲笔书写在元扈山西边的断崖上,把笔放在山巅上,元扈山便被压出了一道壕,形成了两座峰,宛如笔架。他到山下的洛河里去洗笔,河水顿时被染得漆黑一团,经千百年而不变色,俗称“墨染黑潭”,为洛南有名的八景之一。后来,秦朝的宰相李斯,路过华阳(秦时南县名),前往凭吊,可惜他仔细揣摩,也只认得“上帝垂命”,“皇辟迭王”八个字,其余二十个象形文字,李斯一字也不认识,后人就更不用说了。李斯回朝后,将此事奏明了秦始皇,秦始皇派徐福率领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去求仙丹时,徐福便悄悄地从这里偷走了六个半字,带到了日本,从此,汉字便在日本安了家。只是徐福当年偷的字不全,后世人不够用,日本人就只得用别的符号来代替,日文就显得不伦不类了。

因仓颉在阳虚山上观过鸟迹,在元扈山上造过字,真迹又刻于元扈山悬崖断壁上,四周古迹俯拾皆是,那些当朝显贵、州县衙门、墨客骚人,纷纷骚人,纷纷附庸风雅,前来吊古凭今,拓印摹本。而保留仓颉造字真迹的断崖,又下临深潭,官夫民差,四时不断。久而久之,眉底民众不堪其扰,至清代各家各户便筹集了若干豆油、香油,从元扈山顶直灌而下,然后又架了大火,从山底一直烧到山上,将仓颉造字的真迹烧了个一塌糊涂。至今山岩紫黑,字迹已大多不可辨认,惜哉、悲哉!


分享给好友阅读: